鋰電池產業鏈:價格戰最終導致自己受傷
鋰電池產業鏈:價格戰最終導致自己受傷
本周電芯市場弱穩。近日天氣比較糟糕,高溫及多雨影響了成交,另外淡季因素疊加,使得市場較平淡。從下游鋰電需求企業來看,雖然今年電芯成本有所上漲,價格也較堅挺,但下游并不買賬,在采購時仍然要求降價,電芯企業可謂苦不堪言,利潤很低。現18650型三元2000mAh電芯價格:低端(摻錳)3.5-3.8元/顆,中端4.2-4.5元/顆;動力型中低端5.5-6元/顆,高端含稅價格維持在7.5-7.8元/顆。中端48V10Ah電池組(不含充電器及外殼)市場價格在510-610元/組。
動態方面,繼超威擴產計劃公布后,天能集團也不甘落后。在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銀項對接大會上,浦東發展銀行將在天能集團鋰電池和再生鉛項目上提供1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。主要投向鋰電池新增生產設備和檢測試驗設備,形成年新增2億安時圓柱18650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。
正極材料
本周國內磷酸鐵鋰市場總體平穩,國內磷酸鐵鋰大廠主流價在82000-86000元/噸左右,中小廠家主流價在60000-75000元/噸的水平。今年以來,磷酸鐵鋰的發展勢頭似乎有被火熱的三元材料所替代的跡象,無論從市場出貨情況來看,還是技術研發等方面,三元材料的“風頭”都蓋過了磷酸鐵鋰,不過有關專家指出,磷酸鐵鋰仍是電動客車安全首選,從產品技術來看,首先,按功率設計的磷酸鐵鋰電池是可以快速充電的;其次,在現階段磷酸鐵鋰的量產成熟度要比三元材料、多元復合材料更高的;從材料層面講,磷酸鐵鋰比三元材料、多元復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。當然,三元材料、多元復合材料在能量密度方面比磷酸鐵鋰有優勢。
上游方面
鈷方面:本周正值半年末企業財稅核算期,交易受到影響,電解鈷市場成交狀況呈現疲態。海外鈷價無實質性變化,僅周二歐洲LME市場鈷期貨價格由原先的30800美元/噸上漲到33400美元/噸,漲幅達到8.4%,但從國內企業了解下來均感覺無重大利好消息呈現,疑僅是資金炒作而已,因此市場仍處于平靜。最后交易日SMM電解鈷價格持平于21.7~22.1萬元/噸,成交量繼續萎縮。進入7月消費淡季,市場整體環境仍較慘淡,金屬鈷消費難有改善,若海外原料方面無進一步進展的刺激,國內鈷穩價或將是近期主要控價方針。
鎳方面:本周得益于持續救市的努力,市場做多人氣開始醞釀。先于股市反應的國內商品市場集體大漲,高居滬市基金屬人氣榜首的滬期鎳更是人氣爆棚,7月9日成交量突破100萬手大關,為3月27日上市以來首次,無錫不銹鋼交易所鎳期貨合約日成交量也刷新15.78萬噸的歷史紀錄。7月10日金川公司上調電解鎳(大板)出廠價至86500元/噸,桶裝小塊上調至87700元/噸,上調幅度3000元/噸。截止本周五,國內電解鎳報價在85300-86800元/噸。
碳酸鋰方面:近期碳酸鋰行情維穩。廠家表示對后市賦予希望,行情仍有較多利好信息,但近期已有所疲軟,預計近期國內碳酸鋰價格短期內或將繼續走穩,穩定在45100元/噸左右,長期仍有上揚空間。
負極材料
近期國內鋰電負極材料市場冷暖不一。據深圳地區某負極材料生產表示,目前公司生產進入生產淡季,出貨量減少約20%左右。但公司個人種類產品的需求量卻成增長趨勢,如高端動力型負極材料。業內人士表示,目前負極材料生產廠家出貨量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:一則,負極材料生產企業產能的擴張;二則,對于產品種類需求的變化;三則,一些電芯企業的剛需減少;四則,出貨量企業間出現此消彼長。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負極材料生產商之間的一些微妙變化。盡管如此,一些負極材料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仍然較高,據鑫欏資訊了解,河南中平瀚博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極材料5000噸的產能現設備已經開始陸續到位,預計8月份前后可完全投入使用。現國內低端負極材料主流報1.8-2.2萬元/噸,中端產品主流報 4.5-6.5萬元/噸,高端產品主流報8-10萬元/噸。
原料市場,本周國內低硫焦市場價格暫穩,現大慶石化價格報1750元/噸,撫順二廠報1800元/噸,大港石化報1500元/噸。現天然石墨-195主流報2800-3400元/噸。球形石墨主流報價14000-18000元/噸。針狀焦,現國內針狀焦市場價格持穩,油系的售價在7000元/噸,煤系報價在5000-7000元/噸。海外針狀焦,煤系針狀焦主流報價在1000美元/噸;油系針狀焦價格在850-950美元/噸。
隔膜
本周鋰電隔膜市場整體運行平穩,目前市場濕法隔膜平均價格4.5元/平方米;干法隔膜均價為3.5元/平方米。來自滄州明珠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的消息,公司未來鋰離子電池隔膜產品的增長空間較大,占比會逐步提高。鋰電隔膜是鋰電池材料中最晚實現國產化的一環,預計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,動力電池隔膜的需求量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速在60-70%。鋰電隔膜業務是公司未來業績彈性所在,公司對其它功能性隔膜做了深入研究和積累,將成為將來公司業務的新增長點。來自遼源鴻圖鋰電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息,公司充分利用國外優秀技術團隊對掌握9μm隔膜量產的技術經驗,成功研發出超薄的7μm隔膜并且達到量產,該產品已在國內多家大型電池生產廠商的測評中得到認可,并已投入生產使用,另外超超薄—5μm隔膜已經研發完畢,即將試產。
下游終端市場,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,2015年6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2.50萬輛,同比增長3倍。其中,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.05萬輛,同比增長2倍,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663輛,同比增長7倍;純電動商用車生產6218輛,同比增長5倍,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1645輛,同比增長148%。列入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》前四批的新能源汽車生產2.35萬輛,占6月產量的94%。2015年1-6月,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.85萬輛,同比增長3倍。其中,純電動乘用車生產3.63萬輛,同比增長3倍,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2.04萬輛,同比增長4倍;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.55萬輛,同比增長5倍,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6406輛,同比增長74%。隔膜行業要把握好產業高速發展的有利時機,不斷提升隔膜技術水平,滿足高性能動力電池和大容量儲能電池的需求。
電解液
本周電解液市場價格平穩,無明顯波動。目前針對數碼3C用鋰電池,電解液廠家都在致力研發配套的高電壓型電解液。目前新宙邦及金牛等一線電解液廠商,都已在批量供應4.4v電解液,當前出貨量較少,在百公斤級別每月。目前國內電解液市場,在4.35v級別技術比較成熟,日韓等國外一流廠商4.4v型已相當成熟,可見國內的電解液及整個鋰電池相關技術,同國外還存在較大差距。從4.35v到4.4v,雖然僅0.05v電壓的提升,但是電池容量,依據材料體系的不同,會有5-10%的提升,性能提升不容小覷,這也是鋰電池上下游企業之所以一直致力于高電壓研發的原因所在。然而,正負極材料本身的特性,也將限制電壓平臺的提升,因此對于新材料的研發,也是全球鋰電池材料企業的開發重心。本周市場價格:高電壓電解液(4.35V)價格在5-6萬/噸,三元材料用電解液價格在4萬-5萬/噸,錳酸鋰用電解液價格在3.5萬-4.3萬/噸,磷酸鐵鋰用電解液價格在3.5-4.5萬/噸,阻燃電解液20-30萬/噸。
市場方面
日前,福建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0億元的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落戶福建詔安縣,該項目占地450畝,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,計劃建設6條全自動生產線,投產后可年產1.5億支電動車用圓柱形鋰離子電池。
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日發布201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,營業收入約:37.8 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約69%。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.08億元至1.17億元,同比增長25%-35%。去年同期盈利8675萬元。
總結
2015年6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2.50萬輛,同比增長3倍。目前這個增長的勁頭已經超出了人們的預期,而粗略算起來,似乎“十二五”規劃的50萬輛目標仍然有希望。德國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預測表示,到2020年電池的價格將下降一半,約1000元/Kwh。拿市場上比較暢銷的比亞迪E6和秦來計算,屆時E6能便宜6萬,秦能便宜1.3萬,以E6超過30萬、秦接近20萬的售價來看,我們認為這并沒有什么用,還抵不上今后補貼退出帶來的優惠減少量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與其電池價格降一半,遠不如能量密度提升一倍來得有吸引力。試想當E6一次充電能續航800公里的時候,充電難題也就不攻自破了。這也為現在的各電池企業提了個醒:一味的降低電池成本而不注重電池質量的提升,表面上看贏得了短期的市場份額,長期來看,當市場供應過剩的時候,價低質次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高層,而優質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芳心。
原標題:鋰電池產業鏈:價格戰最終導致自己受傷
來源:中國電池網 揚州君昊電氣 www.fjdsjy.com 轉載此文。
- 上一篇:【探討】國內風電葉片產業差距在哪 2015/7/16
- 下一篇:從“中國三峽”到“海外三峽” 2015/7/15